年報2002
第五章
就業服務
就業服務綱領
在二零零二年,勞工處最關注的仍是失業問題。為了配合政府創造職位的措施,我們盡力為本地求職人士,特別是弱勢社群,提供就業協助。本處訂定就業服務綱領的目的,是免費提供各種有效的就業輔助和輔導服務,以協助求職人士找尋合適的工作,並協助僱主填補職位空缺。我們透過以下方式達致這個目標:
- 為僱主和求職人士提供方便和切合需要的就業服務;
- 為失業的弱勢社群提供深入的就業輔助和個人服務;
- 協助青年人提高就業能力,並向他們提供擇業意見;
- 規管本地的職業介紹所;
- 保障本地受僱於港外僱主而前往其他地區就業的僱員的權益;及
- 確保不會有人濫用輸入勞工計劃而影響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
本處在這綱領下執行的兩條主要法例,是《僱傭條例》下的《職業介紹所規例》,以及《往香港以外地方就業合約條例》。
《職業介紹所規例》及《僱傭條例》第XII部透過發牌制度、視察、調查和檢控,規管本港職業介紹所的運作。
《往香港以外地方就業合約條例》透過核簽有關人士的僱傭合約,保障本地受僱於港外僱主而前往其他地區就業的體力勞動工人及月薪不超過二萬元的非體力勞動僱員的權益。
二零零二年的工作概況和成績
香港的就業情況
勞工市場在二零零二年保持疲弱並持續轉型,製造業的就業率則進一步下降。在二零零二年第四季,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上升至7.2%,整體失業率亦由二零零一年的5.1%攀升至二零零二年的7.3%,而整體就業不足率則由二零零一年的2.5%上升至二零零二年的3.0%。圖五‧一至五‧七
主要的工作表現指標
更多服務選擇
就業中心提供的服務
求職人士可前往就業中心選擇適合的職位空缺,然後由中心人員安排轉介服務。各中心均設有先進設備如電子顯示屏、自助觸幕式空缺搜尋終端機、傳真機、免費電話、連接互聯網的電腦,以及就業資訊圖書閣。


本處人員透過就業選配計劃,為失業的求職人士舉辦簡介會,並提供深入和切合個人需要的就業選配和輔導服務。在有需要時,就業主任亦會轉介求職人士參加再培訓課程。

電話就業服務
已登記的求職人士,可以致電電話就業服務中心,享用就業轉介服務。中心職員會透過電話會議,安排求職人士與僱主直接對話。
互動就業服務網站
本處的「互動就業服務」網站(http://www.jobs.gov.hk) 提供24小時的網上就業服務。該網站與本港九個主要就業網站連結,已成為香港最受歡迎的政府部門網站,瀏覽頁次數字佔所有政府網站總數三分之一以上。在二零零二年,該網站錄得歷來最高的瀏覽數字,達二億八千八百萬頁次,與二零零一年比較,大幅增加132%。該網站亦設有多個專題網頁,為特定的服務對象提供專門的就業資訊。
集中處理職位空缺
僱主如欲招聘員工,可透過互聯網(http://www.jobs.gov.hk)、圖文傳真(2566 3331)或電話(2503 3377),把職位空缺資料送交職位空缺處理中心。所有職位空缺資料會在一個工作天內上載到「互動就業服務」網站,並透過電腦網絡,傳送至所有就業中心。
特別招聘和推廣活動
我們舉辦各種活動推廣就業服務,並透過探訪和簡介會,籲請僱主提供職位空缺。我們還籌辦招聘講座和求職廣場,讓求職人士和僱主直接會面和溝通。在二零零二年,這些特別的招聘和推廣活動吸引了大約48 000名求職人士和僱主參加。
為最需要協助的人士提供深入服務
為中年求職人士提供服務
「中年再就業試點計劃」為年齡在40歲以上,並已失業超過三個月的求職人士提供一站式的就業服務。由二零零一年計劃推出至二零零二年,共有4 869名求職人士透過該計劃成功就業。

為推廣本地家務助理工作提供服務
在二零零二年,本處繼續宣傳專為推廣本地家務助理工作而設的就業服務,透過「互動就業服務」網站、巡迴展覽、求職廣場和其他各種宣傳途徑,在本港不同地區廣泛宣傳這項服務。
為新來港定居人士提供服務
設於筲箕灣和旺角的兩間就業輔導中心,為新來港定居人士提供全面和切合他們需要的就業服務。
為受大規模裁員行動影響的工人提供服務
本處人員會在就業中心設立特別櫃台,或提供外展服務,為受大規模裁員事件影響的工人提供就業服務。在二零零二年,我們曾為50間公司裁減的9 656名工人提供就業外展服務。
為殘疾求職人士提供服務
展能就業科為尋求公開就業的殘疾求職人士提供適切的就業服務。就業主任會為每名殘疾求職人士提供個別的輔導及就業服務,並轉介他們修讀特設的再培訓課程。在二零零二年,該科登記了4 225名殘疾求職人士,並安排其中2 572人就業,這是該科歷來最高的紀錄,而殘疾求職人士的就業率則為61%。圖五‧十二


在二零零二年一月,展能就業科推行「殘疾人士試工暨亦師亦友計劃」,目的是鼓勵僱主以一個月的試工期試用殘疾人士,以加深僱主對殘疾人士工作能力的認識,從而提高殘疾人士的就業機會。參加計劃的僱主可獲得工資補助,金額相等於僱主在一個月試工期間所支付的一半工資(上限為3,000元)。此外,計劃加入了一個新元素,由僱主委派資深僱員,以亦師亦友的身份協助殘疾試工者盡快適應新的工作。自計劃推出以來,僱主反應非常熱烈。截至二零零二年年底,共有161名僱主提供253個試工空缺。在參加計劃的237名殘疾人士中,約78%在試工後獲僱主繼續聘用。
自助求職綜合服務(導航計劃)旨在改善殘疾求職人士的求職技巧,鼓勵他們以更積極的態度找尋工作,提高他們的就業機會。截至二零零二年年底,共有1 743名殘疾求職人士參加這項計劃。導航計劃的整體就業率約為70%,較展能就業科在二零零二年錄得的一般就業率為高。
為青年人提供的服務
青少年見習就業計劃
「青見計劃」的所有學員均有註冊社工擔任其個案經理,為他們提供就業輔導及支援服務。學員如從未接受過求職、溝通技巧及工作紀律的訓練,便須參加一個40小時的導引課程,接受有關的訓練。在首屆「青見計劃」中,約有5 000名學員參加了導引課程。
參加計劃的僱主僱用每名學員,可按月獲發2,000元培訓津貼。我們也向僱主提供一系列的支援服務,包括制定培訓計劃及為導師提供培訓。截至二零零二年十二月底,已有超過2 300名僱主參加「青見計劃」,提供約9 500個見習職位空缺。超過6 000名學員已成功就業。為了提升學員的職業技能,我們鼓勵他們報讀相關的職外職業技能培訓課程。學員只要通過有關的職業考試,或修讀課程取得90%的出席率,便可獲發還課程及考試費用,金額以4,000元為上限。
為了提高學員的就業機會,我們在「青見計劃」下為個別行業舉辦特別的見習計劃。這些計劃包括為學校培訓IT助理的「IT種子計劃」、為旅行社培訓客務助理及票務員的「旅遊先鋒計劃」、為香港國際機場培訓顧客服務員的「機場大使計劃」,以及與香港藝術發展局合辦為藝術行業及創意工業培訓人才的特別計劃。正在籌辦的新計劃包括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合辦的「體育助教計劃」,以及一項安排較急需援助的學員到非政府機構參與青年工作的試驗計劃。


我們已委託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為「青見計劃」制訂服務指標及評估成效,這項工作包括進行中期及全面檢討、縱向調查及一系列的專題研究。這些研究對政府訂定和檢討青年培訓及就業政策會有所幫助。
青年職前綜合培訓─展翅計劃
在二零零二年,我們繼續推行「青年職前綜合培訓 ─ 展翅計劃」,提供各種與就業有關的培訓和工作實習機會。各政府部門、培訓機構和志願團體均攜手合作,提供下列四個單元的培訓,包括(a)領導才能、紀律及團隊精神訓練;(b)求職及人際關係技巧訓練;(c)基礎/進階電腦應用訓練;以及(d)職業技能訓練。公營及私營機構和社會福利機構則提供工作實習訓練名額,讓學員汲取實際工作經驗,加深認識真實工作環境。在推行計劃的整段期間,專業青年工作者為學員提供擇業輔導及支援服務。在新一屆展翅計劃中,我們加入了多個切合市場需要的培訓課程,並加強了擇業輔導和支援服務。



職業資料及擇業輔導
我們設有兩個職業資料中心,是年青人及升學就業輔導教師的資料庫。中心均設有參考圖書館,提供有關就業及培訓機會的刊物和視聽資料,更備有關於擇業資料的錄影帶及視像光碟,供各中學和青年機構免費借用。中心也為訪客提供擇業輔導及指導服務。在二零零二年,兩個中心共接待29 992名訪客,處理了41 288項諮詢。
為了向青年提供第一手職業資料,我們在二零零二年舉辦了各種不同的擇業輔導活動,參加人數多達974 675人,刷新了歷年的紀錄。圖五‧十三
在二零零二年,我們與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第12屆「教育及職業博覽」,為市民提供有關職業發展和升學的最新資料。參展機構共有343間,包括各行業的機構、政府部門、專業團體,以及本地和海外的教育及培訓機構。博覽會的參觀人數達194 189人次,是本港最受歡迎的職業資料展覽活動。
年內,我們與教育署推出名為「放榜最前線」的綜合服務,為中五畢業生提供各類有關擇業及升學機會的資料和輔導。在中學會考放榜期間,我們設立了輔導熱線、網上聊天室及資源中心,並舉行了兩個講座。此外,我們在全港多個地點舉辦了七個關於升學及就業機會的巡迴展覽,入場參觀人數約為13 200人次。透過各種途徑所派發的《中五學生擇業手冊》則超過100 000本。
我們繼續在學校舉辦與擇業有關的活動,提醒找尋暑期工的學生慎防求職陷阱和注意工作安全。在二零零二至二零零三學年,我們與教育署合辦兩個部分時間制證書課程,供在職的升學就業輔導主任修讀。
對本地職業介紹所及往香港以外地區就業的規管
本處透過發牌、巡查和調查投訴,監察職業介紹所的運作。在二零零二年,我們共發出1 489個職業介紹所牌照和取消六個牌照。我們拒絕了一宗續牌申請及一宗發牌申請。年內,本處人員視察職業介紹所達1 308次。截至二零零二年年底,全港共有1 447間持牌職業介紹所。
我們透過執行《往香港以外地方就業合約條例》,對前往香港以外地區就業加以規管,以保障本地受僱於港外僱主而前往其他地區就業的僱員的權益。
規管輸入勞工
勞工處負責執行「補充勞工計劃」以容許有招聘困難的僱主輸入技術員或以下職級的工人。這計劃的推行原則,是確保本地工人可優先獲聘,而僱主確實未能在本地聘得所需人手,可輸入勞工。截至二零零二年年底,根據該計劃在香港工作的工人共有1 242名。
我們積極為本地求職人士提供就業選配和轉介服務,確保他們優先就業。我們會在本港廣泛宣傳和發放按這計劃登記的空缺資料。本地工人在適當的情況下,可參加特別設計的再培訓課程,以增加獲聘的機會。如僱主對應徵者的年齡、教育程度、性別、技能或工作經驗提出嚴苛或無理的要求,或無誠意聘用本地工人,他們的申請會遭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