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on S4」經驗分享暨研討會 (2004年1月16日(星期五)上午10時30分)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常任秘書長(勞工) 張建宗先生演辭
方女士、鄭教授、王博士、各位同工、學員、新聞界朋友:
早晨。多謝各位今日參加這個研討會。
2. 政府非常關注就業問題,剛在上星期發表的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宣佈政府會預留12億元推行三項就業措施。就青少年而言,我們會延續約2 700個青少年的臨時工作崗位,並額外撥款3億元繼續推行「青少年見習就業計劃」,讓10 000名青年人受惠,以及投入3千萬元推行一項新的試驗計劃,協助約1 000名青年人自僱創業。雖然面對嚴峻財赤,但政府仍然投放大量資源協助青少年就業,顯示了我們對就業問題的重視及對培育青年人的承擔。
3. 我們明白,僅靠投入資源並不能解決錯縱複雜的青少年就業問題,而更加重要的是,社會各界全方位的投入和支持。我們需要大家「一心一意」:一顆赤誠栽培待業青少年的心,以及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的情意。這份心意,會重燃待業青少年內心希望之火,令他們建立「S4」的信念,即是自尊(Self-respect);自省(Self-reflection);自信(Self-confidence)和自強(Self-enhancement)。這正正就是我們推行「Action S4」的目標。
4. 當「Action S4」推出之初,大家或者會對這項計劃的概念存疑,因為這四個「S」都是較為抽象的名詞。到了今天,我們可以親眼目睹計劃豐碩的成果。這份成就是我們共同擁有的。265位學員以前可能在職場上屢戰屢敗,或者是由於個人問題,包括情緒、行為方面的困擾,而遭遇求職障礙。不過,在六個月的見習就業期裡,他們做出了驕人的成績;在六個月的見習就業期裡,我們跨界別的協作同樣做出了驕人的成績!
5. 265位「Action S4」的學員,分佈於38間提供見習就業機會的服務單位,其中194位已完成為期六個月的見習就業,另外有29位臨近見習期滿時找到更合適的工作而提早離職,合共佔參加者超過84%。相信各位專事青年工作的同工,都會深深體會到,以「Action S4」學員的背景而言,有此成績實在令人欣喜。學員亦證明了「Action S4」令他們有所盼望,同時把他們潛藏的能力釋放。一個機會,成為了他們「爭氣」的力量源頭。
6.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的鄭教授,正領導一個專家小組,評估「青少年見習就業計劃」的整體成效。專家小組在檢討「Action S4」之後,發給了我們一份極為鼓舞的成績表。多方面嚴謹測試的結果,證實了參與的學員在自尊、自省、自信、自強各方面均有所提升;而學員的就業能力,包括心理狀態、職業技能、人際溝通能力等,亦有明顯的改善。詳細的分析,稍後會由鄭教授和王博士跟各位分享。專家小組斬釘截鐵的建議-「計劃值得繼續推行」-同樣把我和我的同事的自尊、自信提高,推動我們自省如何做得更好、如何進一步強化這項社會工程。
7. 我們明白,參加「Action S4」的都是「青見計劃」中,相對上處於弱勢的青少年。除了要讓他們重新有所冀盼外,更重要的是激勵他們奮發向上的雄心,以及刻苦奮鬥的精神。這需要每一位參與培訓學員的同工,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一心一意為培育青少年付出心血。在背後大力推動的社聯、擔當統籌工作的同事、各位在職培訓導師、個案經理,您們的關顧、耐性、堅持、精神、時間,已經深深打動了學員的心,重燃了他們希望之火。這股跨界別協作的力量,為我們全體人員贏得一項令人振奮的成績,同時也為培訓青少年樹立楷模。在此我向各位致敬。稍後的經驗分享,正好給我們互相砥礪學習的機會。
8. 在新一期的「Action S4」中,我們希望可以精益求精。我們會考慮按學員的情況延長在職培訓期、提供更完善的配套服務,務求:
- 進一步提升學員的個人素質;
- 加強對個案經理及在職培訓導師的支援;以及
- 推廣「Action S4」的理念,動員更多機構培訓青少年。
稍後,我的同事會徵詢各位的意見,以了解新一期的計劃怎樣可以做得更好,學員怎樣可以獲益更多。
9. 我知道,在推行「Action S4」時,不少同事要日以繼夜地工作,以協調各方關注的事情和解決有關的問題。不過,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我們的辛勞,是十分值得的。看見有自信、有希望的首屆畢業學員陸續入職,正是給我們的最佳回報,也為我們提供了再接再厲的原動力。其實,我也有所盼望,就是能夠繼續得到各位的全力支持,令「Action S4」成為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就業支援計劃。
10. 多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