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年报2007

第五章
就业服务

就业服务纲领

www.labour.gov.hk/service/content.htm
5.1
就业服务纲领的宗旨,是免费提供各种有效的就业辅助和辅导服务,以协助求职人士找寻合适的工作,并协助雇主填补职位空缺。我们透过以下方式达致这个目标:
  • 为雇主和求职人士提供方便和切合需要的就业服务;
  • 为失业的弱势社群提供深入的就业辅助和个人服务;
  • 协助青年人提高就业能力,并向他们提供择业意见;
  • 规管本地的职业介绍所;
  • 保障受港外雇主聘用而前往其他地方就业的本地雇员的权益;及
  • 确保不会有人滥用输入劳工计划而影响本地工人的就业机会。
5.2

劳工处在这纲领下执行的两条主要法例是《雇佣条例》下的《职业介绍所规例》和《往香港以外地方就业合约条例》。

5.3

《职业介绍所规例》及《雇佣条例》第XII部透过发牌制度、巡查、调查和检控,规管本港职业介绍所的运作。

5.4

《往香港以外地方就业合约条例》透过核签有关人士的雇佣合约,保障受港外雇主聘用而前往其他地方就业的本地体力劳动工人,以及月薪不超过二万元的非体力劳动雇员的权益。

二零零七年的工作概况和成绩

香港的就业情况

5.5

劳工市场在二零零七年保持畅旺,劳工处接获由私人机构提供的空缺共559 815个,是历年来最高的数字,较二零零六年的479 942个空缺增加近17%。有关劳动人口、失业率及就业不足率的最新统计数字,请参看以下网页: www.censtatd.gov.hk/hong_kong_statistics/statistical_tables/index_tc.jsp?subjectID=2&tableID=006.

主要的工作表现指标

5.6

为了向市民提供更佳的服务,劳工处加强为求职者提供的就业服务。在二零零七年,本处成功为135 489名求职者安排就业,创下历来最高纪录。与二零零六年的118 937人相比,增加近14%。 ( 图五‧一 图五‧二 )

更多服务选择

就业中心提供的服务

5.7

求职人士可前往就业中心选择适合的职位空缺,然后由中心职员安排转介服务。各中心均设有先进设备如电子显示屏、自助触幕式空缺搜寻终端机、传真机、免费电话、连接互联网的电脑,以及就业资讯角。

就业中心供求职者使用的各项设施。
就业中心供求职者使用的各项设施。
设置于就业中心内的就业资讯角。
设置于就业中心内的就业资讯角。
5.8

透过就业选配计划,就业主任协助求职人士深入了解自己的学历、技能、工作经验、对工作的要求等重要因素,并鼓励他们积极选配合适的工作。在有需要时,就业主任会转介求职人士参加再培训课程。

电话就业服务

5.9

在劳工处登记求职的人士,可以致电电话就业服务中心(2969 0888),享用就业转介服务。该中心的职员可透过电话会议,安排求职人士与雇主直接对话。

网上就业服务

5.10

劳工处的“互动就业服务”网站 ( www.jobs.gov.hk ) 提供24小时的网上就业服务及全面的就业资讯。该网站是最受欢迎的政府部门网站之一,浏览页次占所有政府网站总数的23%。在二零零七年,该网站录得的浏览数字超过9.22亿页次。此外,该网站与本港的主要就业网站链接,并设有多个专题网页,为特定的服务对象提供专门的就业资讯。

集中处理职位空缺

5.11

雇主如欲招聘员工,可透过图文传真(2566 3331)、电话(2503 3377)或互联网 ( www.jobs.gov.hk ),把职位空缺资料送交职位空缺处理中心,而有关的职位空缺资料会在一个工作天内在所有就业中心张贴,及上载到“互动就业服务”网站。

特别招聘和推广活动

5.12

劳工处举办多种活动推广就业服务,和吁请雇主提供职位空缺。我们还筹办招聘讲座和招聘会,让求职人士和雇主直接会面和商谈。为协助居于偏远地区的求职人士就业,我们在东涌、将军澳、沙田、屯门及天水围举办大型招聘会。此外,为了更迅速回应雇主的招聘需要,并为各区求职人士提供更方便的服务,我们在就业中心举办分区招聘会,协助雇主在区内招聘员工,让求职人士无需长途跋涉参加面试。这些活动共吸引了约44 000名求职人士参加。

于天水围举行的大型招聘会。
于天水围举行的大型招聘会。
于荃湾就业中心举行的分区招聘会。
于荃湾就业中心举行的分区招聘会。

为需要协助的人士提供深入服务

中年求职人士

5.13

在二零零三年五月,劳工处推出“中年就业计划”,旨在协助40岁或以上的失业人士就业。雇主每雇用一名合资格的中年求职人士担任全职长工,并提供在职培训,可每月获发1,500元的培训津贴,以三个月为限。截至二零零七年年底,该计划共录得36 256个成功就业个案。

工作试验计划

5.14

工作试验计划在二零零五年六月推出,目的是提升在就业方面有特殊困难的求职者的就业能力,这项计划并无年龄限制。在为期一个月的工作试验期内,参加者会获安排担任参与机构所提供的工作,而双方并无雇佣关系。参加者成功完成一个月的工作试验后,劳工处会给予每位参加者4,500元津贴,而参与机构则另外给予参加者500元津贴。截至二零零七年底,共有1 669名求职者获安排参加工作试验。

交通费支援计划

5.15

鉴于较偏远地区的就业机会较为匮乏,劳工处在六月推出“交通费支援试验计划”,以鼓励居住在四个偏远地区(即离岛、北区、屯门和元朗)而有经济困难的求职人士和低收入雇员求职及跨区就业。在计划下,合资格申请人可获发两类有时限的津贴,它们分别为求职津贴(最多600元)及跨区交通津贴(每月600元、为期最多六个月)。

截至二零零七年底,该计划共收到5 716宗申请。

本地家务助理

5.16

为改善本地家务助理市场的职位供求错配情况,并推广本地家务助理的服务,劳工处在二零零三年六月推出本地家务助理特别津贴奖励计划。政府为这计划合共预留7,000万元,向愿意在其居住的地区以外或在特许时段(即星期一至五,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以外的时段)工作的合资格家务助理发放津贴。获批准的申请人每天可领取50元津贴,获发津贴额的上限为7,200元。截至年底,获批准的申请有11 756宗。

为进一步促进本地家务助理市场的发展,当局已把计划延续至二零零八年三月。为确保已参与计划的本地家务助理有足够时间领取津贴,发放津贴的期限亦已延至二零零八年十月。

新来港定居人士

5.17

我们透过就业中心,为新来港定居人士提供全面的就业服务,包括就业辅导、工作转介、就业讲座及就业资讯。

受大规模裁员行动影响的工人

5.18

当发生大规模裁员事件时,我们会在就业中心设立特别柜台,或到现场为受影响的工人提供就业服务。在二零零七年,我们曾为11间公司所裁减的1 899名工人提供就业外展服务。

残疾求职人士

5.19

展能就业科为寻求公开就业的残疾求职人士,提供适切的就业服务。就业主任为他们提供个别的辅导及就业服务,有需要时并会转介他们修读特设的再培训课程。在二零零七年,该科登记了 3 666名残疾求职人士,并成功安排其中 2 619人就业,就业率达71.4%,为历来最高。 ( 图五‧三 )

就业展才能计划

5.20

劳工处于二零零五年四月推出“就业展才能计划”,以促进残疾人士的就业机会。该计划为残疾求职人士提供职前培训,协助他们掌握求职策略、面试技巧、沟通/人际关系技巧等,并向参与计划的雇主发放津贴,数额相等于残疾雇员每月工资的一半,上限为每月3,000元,以三个月为限。截至二零零七年年底,共有 920名残疾人士参加该计划,获协助成功就业者则有 908人。

自助求职综合服务

5.21

“自助求职综合服务”(导航计划)旨在改善残疾求职人士的求职技巧,鼓励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找寻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在二零零七年,共有 486名残疾求职人士参加这项计划,计划的整体就业率约为70%。

互动展能就业服务网站

5.22

展能就业科在二零零三年一月设立“互动展能就业服务”网站 ( www.jobs.gov.hk/isps ),加强为残疾求职人士和雇主提供的就业和招聘服务。残疾求职人士可透过网站申请登记、续期登记、更新资料、浏览职位空缺及进行初步的就业选配;雇主则可透过网站递交职位空缺、物色合适残疾求职人士填补空缺,以及要求展能就业科转介残疾求职人士参加遴选面试。“互动展能就业服务”网站深受求职者欢迎,在二零零七年,网站共录得 214万浏览页次及 6 406宗网上就业服务申请。

推广活动

5.23

年内,展能就业科制作了一系列电台节目,加深市民对残疾人士工作能力的认识。我们亦为雇主举办研讨会,并为特定行业举办推广活动,为残疾人士搜集更多职位空缺。

为青年人提供的服务

青少年见习就业计划 (简称“青见计划”)

5.24

“青见计划”的特色包括:(一)由注册社工担任“个案经理”,为学员提供50小时的职业辅导及支援服务;(二)安排学员修读40小时有关沟通和人际关系训练的导引课程;(三)雇主聘用每名学员和为他们提供在职培训可在培训期内每月获得2,000元的培训资助;学员如修读工余职业训练课程,则可获4,000元的训练津贴。截至二零零七年年底,已有36 326名学员在计划下获聘为见习生,另有17 690名学员在他们的个案经理协助下找到其他工作。

5.25

于二零零七年,“青见计划”继续为不同行业和个别机构度身订造就业计划。透过与“展翅计划”的协作,我们以一条龙的服务模式,由“展翅计划”提供切合机构需要的职前技能训练,然后透过“青见计划”为学员提供在职培训。这种培训服务模式备受机构及学员欢迎。在二零零七年,我们共开办了26个为零售、饮食、旅游、电话销售、护理、地产代理及物业管理等行业的雇主度身订造的培训及就业项目。

“青年齐起飞”开展礼。
“青年齐起飞”开展礼。

青年职前综合培训─展翅计划

5.26

“展翅计划”为15至19岁的青年提供各种有关就业的培训和工作实习机会。各政府部门、培训机构和志愿团体携手合作,提供四个单元的培训,包括(a)领袖才能、纪律及团队精神训练;(b)求职及人际技巧训练;(c)基本/进阶电脑应用技能训练;以及(d)职业技能训练。公营及私营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亦提供工作实习名额,让学员汲取实际工作经验,以加深认识真实工作环境。在推行计划的整段期间,专业青年工作者为学员提供择业辅导及支援服务。在二零零七年,“展翅计划”为超过6 500名青年提供各种就业培训和工作实习机会。除部分学员在完成培训后继续进修外,其余的学员有超过70%已成功就业。

5.27

为使“展翅计划”和“青见计划”学员获最大得益,我们设立“旋转门”机制,容许学员于计划年度内转换参加两个计划,从而为15至24岁的青年人提供一站式的培训及就业服务。

“展翅青见超新星”得奖学员。
“展翅青见超新星”得奖学员。
5.28

为鼓励青少年参与职前培训,从而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学员在2007-08计划年度修读“展翅计划”单元培训课程或“青见计划”导引课程而出席率达80%,可获发每天30元的交通津贴。

职业资料及择业辅导

5.29

择业辅导组负责推广择业教育,协助青年人选择最配合他们的才干、兴趣及能力的职业。青年人亦可透过择业辅导网站 (www.labour.gov.hk/careers),迅速获得所需的择业资料。

5.30

年内,我们安排学生参观各类工商机构,以加深青年人对择业的认识,及向他们提供第一手职业资料。于二月,我们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合办第17届“教育及职业博览”,为市民提供有关职业发展和升学的最新资料。参展机构共有498间,包括各行业的机构、政府部门、专业团体,以及本地和海外的教育及培训机构。博览会的参观人数达191 651人次,是本港最受欢迎的职业资料展览活动。

“教育及职业博览2007”开幕典礼。
“教育及职业博览2007”开幕典礼。
参展机构接近500间。
参展机构接近500间。
5.31

劳工处在十二月开设了第一所名为“青年就业起点”的青年就业资源中心,为15至29岁的青年人提供一站式综合择业及就业支援服务。资源中心的服务范畴包括职业评估、择业指导、增值培训、就业和自雇支援以及提供最新的就业市场资讯等,让青年人认清自己的就业方向、提升青年人的就业能力及支援青年人进行自雇业务。

助理处长(就业事务)吴国强(左)到访在旺角朗豪坊设立的首个“青年就业起点”。
助理处长(就业事务)吴国强(左)到访在旺角朗豪坊设立的首个“青年就业起点”。

对职业介绍所及往香港以外地区就业的规管

5.32

劳工处透过发牌、巡查和跟进投诉,监察职业介绍所的运作。在二零零七年,我们发出1 830个职业介绍所牌照,撤销一个牌照及拒绝续发一个牌照。截至年底,全港共有1 782间持牌职业介绍所。年内,本处人员视察职业介绍所达1 086次。

5.33

我们对前往香港以外地区就业加以规管,透过核签所有涉及体力劳动工人及月薪不超过20,000元的非体力劳动雇员在港签订的雇佣合约,保障受雇于港外雇主而前往其他地区就业的本地雇员的权益。

补充劳工计划

5.34

劳工处负责执行“补充劳工计划”,以容许确实面对招聘困难的雇主输入技术员或以下职级的工人。这计划的推行原则,是确保本地工人可优先获聘,但若雇主确实未能在本地聘得所需人手,便可输入劳工。

5.35

我们积极为本地求职人士提供就业选配和转介服务,确保他们优先就业。我们广泛宣传和发放按这计划登记的空缺资料。本地工人在适当的情况下,可参加特别设计的再培训课程,以增加获聘的机会。如雇主对应征者的年龄、教育程度、性别、技能或工作经验提出严苛或无理的要求,或无诚意聘用本地工人,他们的申请会遭拒绝。

5.36

截至二零零七年年底,根据“补充劳工计划”在香港工作的工人共有1 101名。

外籍家庭佣工政策

5.37

外籍家庭佣工(外佣)自一九七零年代起可在香港工作。与其他外来劳工一样,他们享有与本地雇员相同的法定权利及福利,并透过标准雇佣合约及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进一步受到保障。政府非常重视保障外佣,并已采取一切步骤保障他们的法定及合约列明的权益。劳工处迅速调查有关违反外佣法定权益的投诉,并在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提出检控。年内,我们亦广泛宣传外佣的权利和福利,并分别在二月及十一月于外佣在休息日惯常聚集的地点,分别举办了一次资讯博览会及一次资讯站,吸引超过14 600访客参观。劳工处并保持与外佣输出国的领事馆及为外佣提供服务的非政府组织的紧密联系,以便能更好地回应佣工所关注的事项。

设置资讯站,宣传外佣的权利和福利。
设置资讯站,宣传外佣的权利和福利。
5.38

截至二零零七年年底,共有245 500名外佣在港工作,比二零零六年的232 800人增加5.5%。当中约50.3%来自菲律宾,46.6%来自印尼。